团餐是针对特定场景下餐饮需求的B2B外包服务,主要餐饮服务对象为学校、机关单位、医院、大型企业等团体。疫情期间,团餐对于各界饮食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多位团餐行业人士告诉记者,各地参与防疫的工作人员、企事业单位员工的饮食保障,大部分均由团餐企业提供。
赵京桥提到,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食品工业技术和生物技术,都在推动产业向数字化、工业化的方向升级。同时,追求社交、体验、国潮等消费潮流的Z世代,以及越来越多的注重便利、健康、营养的银发群体都成为团餐的重要消费主体,这也在要求团餐企业做出调整。“随着消费群体的变化,消费质量和结构的升级以及消费主权升级,消费者拥有更大的主导权和选择权,对团餐品质、服务和体验提出了更高要求。所以团餐产业也需主动求变,向品质化、服务化和差异化的方向发展。”赵京桥说。
赵京桥向记者强调,团餐经营的主要特点是在固定期间内,在固定场景为固定的人群提供餐饮服务。这更加要求企业应该加大产品创新,通过强化供应链,内部孵化或者联合多个品牌,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口味需求。更加重要的是,万亿团餐市场仍然保持很高增速,并逐渐向头部集中。招商证券研报援引数据显示,我国团餐市场规模在未来5年复合增速在2位数以上,高于餐饮行业整体,占整体餐饮市场份额逐步提升。
从供给端来看,我国团餐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,包括国际巨头(索迪斯、康帕斯和爱玛客)、本土品牌(千喜鹤、麦金地、深圳中快)、新兴玩家(物业公司以及资本进入)等。 从产业生态来看,团餐市场随着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,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制造商、服务商进入团餐生产性服务市场,平台经济、分享经济也推动产业生态日益繁荣,这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产业分工水平,提高产业发展质量。
赵京桥建议,团餐市场博弈关系相对复杂,招标标准、产品标准、评价标准等存在一定的缺位和越位,应该加快形成标准共识,依托行业组织、第三方机构等深入推进标准化、规范化工作;此外团餐业还应加大与高校、科研机构合作,深化研究饮食和营养健康课题,为健康中国作出理论贡献和实践探索。最后团餐高质量发展还有赖于团餐高质量人才的供给,要加大团餐人才教育和培训,包括项目管理人才、食品安全人才、数字化人才和工业化人才等。